網絡文學的是文學新的發展方式
我國的文學有長遠的發展歷史,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,網絡文學逐漸的誕生,也成為了我國文學新的發展方向,全球加盟網小編就針對網絡文學的發展給您做以下介紹。
陳偉的優先本書《麻辣日本史》可以算是原汁原味的網絡歷史文學,就像“當年明月”和“天下霸唱”一樣,起初,他們都是無意中在網上寫故事,自娛自樂,但天長日久,追捧者劇增,好評如潮之后,出版社找上門來,誠邀出書,后在傳統出版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,獲得不錯的經營。
2006年,陳偉成為一名財經記者,在此之前,他曾經在日本公司松下電器工作了3年。從白領到媒體人,陳偉不斷思考一個問題:和日本究竟有著怎樣的歷史原因從而走向了不同的發展道路?
帶著這個問題,加上陳偉多年在歷史典籍中的浸染,他決定在網上和大家探討這個問題,于是有了《麻辣日本史》的雛形。起初,他只是用自己的筆調來勾勒日本明治維新前的圖景,用詼諧的敘述方式來塑造一個個歷史人物,不曾想,追讀者越來越多,究竟應該像日本學習什么,一時間成為網絡上熱議的話題。
網上的熱議吸引了出版社的注意力,他們向陳偉伸出了橄欖枝,把網上的文字變成了印刷版。“當然,并不是每一個寫手都能把自己的作品變成書籍。”陳偉認為,網絡的確幫助他躋身于作家行列,但是,一個網絡作品能脫穎而出,獲得出版社的認可也絕非易事。
“這和作品本身的內容有關系,網絡文學具有語言通俗、表達流暢,需要讀者能在較短的時間能進入到故事中來;而傳統文學作品則更強調藝術性和思想性,給人以厚重的感受。但能出版的網絡文學作品則需要兼而有之,既具備網絡文學的閱讀快感,又要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。”
從文字到文學,網絡寫手需要努力的還有很多。除文字良莠不齊外,網絡文學也存在題材單一的弊端。對網絡文學現狀不無擔憂的陳偉認為,百萬的點擊量不代表什么,粉絲的尖叫也不說明一切。寫作者應該充分利用網絡條件來提高自己,同時也要時刻保持清醒。
的確,縱觀現在的網絡作品,有的不僅文學性不強,錯別字也很多,甚至連句法都不通。雖然網絡作品層出不窮,但真正有獨特表達的作品并不多。這也是很多網絡文學盡管在網上有很多擁躉,但出版社并不考慮進行紙質出版的原因所在。
當記者提到近期魯迅文學院接受網絡作家入學,以及茅盾文學獎接納網絡作品評獎的新聞時,陳偉表示:“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向,網絡作品比起傳統作品來,確實融進了各種新鮮元素,很多不錯的作品運用智慧的語言和緊湊的情節吸引讀者。但是比起泱泱的歷史文化,現在的網絡作品也著實缺乏底蘊,有些作品運用文字的能力還略顯幼稚。因此,多學習,尤其是向傳統出版物學習,真的沒壞處。”
事實上,據陳偉透露,很多的網絡作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回歸傳統,能夠變成紙質的圖書進行銷售。而出版社的挑剔既摒棄了糟粕之作流入市面,同時,也推動了網絡文學的不斷前進。